行测真假话问题可分为三类,第一类“有真有假”问题,大家需要牢记“有真有假找绕回”,合理判断题目特点,根据做题思路进行推理。第二类题目“半真半假”问题,最后一类“永真永假”问题。今天北京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类“半真半假”问题。
所谓“半真半假”,一般情况下是指说话的内容中有一半是真的,有一半是假的,比如我们看下面这道例题:
例1:王铭、李盈、杜葭三人大学毕业后,一个当上了公务员,一个当上了空姐,另一个当上了司机。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:
王铭:王铭当上了公务员,李盈当上了空姐;
李盈:王铭当上了空姐,杜葭当上了公务员;
杜葭:王铭当上了司机,李盈当上了公务员。
结果证实,王铭、李盈、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。由此可见:
A.王铭当上了空姐
B.李盈当上了公务员
C.杜葭当上了空姐
D.王铭当上了司机
根据题干条件,明确说明“王铭、李盈、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”,即意味着三个人的话一半真,一半假,就是“半真半假”问题,解题过程如下:
【答案】D。中公解析:王铭的前半句话是“王铭当上了公务员”,观察其他两个人的话,发现李盈在前后半句话中,同时提到了王铭、公务员,由于每个人的话都只对了一半,可以推出王铭的前半句话一定为假,因为如果“王铭当上了公务员”为真,那么李盈两句话均为假话;进而可知王铭的后半句“李盈当上了空姐”为真,则李盈的前半句“王铭当上了空姐”为假,后半句“杜葭当上了公务员”为真,杜葭的后半句“李盈当上了公务员”为假,前半句“王铭当上了司机”为真。故答案选D。
梳理解题过程,我们发现主要是利用了各个句子之间的关联性,找到句子内容与其他句子的关联性,我们就可以简单总结为“半真半假关联性”,我们再看一道题:
例2:地理老师画了亚洲、欧洲、美洲、非洲和大洋洲的图形,并给每个图形编了代号,然后请五个同学上来每人认出两个洲。同学们的回答都不一样,
甲:3是欧洲,2是美洲;
乙:4是亚洲,2是大洋洲;
丙:1是亚洲,5是非洲;
丁:4是非洲,3是大洋洲;
戊:2是欧洲,5是美洲。
地理老师说:“你们每人对了一半。”
根据上述条件,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( )
A.1是亚洲,2是欧洲
B.2是大洋洲,3是非洲
C.3是欧洲,4是非洲
D.4是美洲,5是非洲
【答案】C。中公解析:
第一步,判断题型特征,由老师的话“每人对了一半”可知此题为半真半假问题;
第二步,寻找关联性,观察每个人的话,发现甲的后半句“2是美洲”,在戊的话中有前后之间有关联,故而可知甲后半句为假,前半句“3是欧洲”为真,进一步可以得出丁的后半句“3是大洋洲”为假、前半句“4是非洲”为真,戊的前半句“2是欧洲”为假、后半句“5是美洲”为真;则乙的前半句“4是亚洲”为假、后半句“2是大洋洲”为真,丁的前半句“4是非洲”为真、后半句“3是大洋洲”为假。故答案选C。
这道题目虽然相对复杂了一些,但做题思路依然没有发生变化,所以大家只要牢牢记住口诀“半真半假关联性”,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看到这儿,相信大家今天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真假话问题的第二类“半真半假问题”,最后,中公教育祝大家早日圆梦!